腊月的西部山区,一场暴雪连着下了三天。盘石村的土路上积了半尺厚的雪,寒风卷着雪沫子,打在窗户上发出“呼呼”的声响。林辰和苏晚晴原本计划今天离开,去下一个村子考察,却被大雪困在了老周家里。
清晨七点,林辰正帮老周整理昨天的体检数据,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,伴随着村民老张的呼喊:“老周!快!王奶奶晕倒了!怎么叫都没反应!”
老周脸色一变,抓起药箱就往外冲。林辰和苏晚晴对视一眼,立刻拿起手机检测模块和便携心电图仪,跟了上去。雪地里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,老张在前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跑,嘴里不停念叨:“昨天还好好的,今天早上我去送柴火,就看到她躺在炕边,脸都白了……”
王奶奶的家在村子最西头,一间破旧的土坯房,门虚掩着。林辰推开门,一股寒气扑面而来,屋里没有生火,冷得像冰窖。王奶奶躺在炕边的地上,双目紧闭,嘴唇发紫,呼吸微弱。
“快!测血氧和血压!”林辰蹲下身,苏晚晴立刻打开手机检测模块,把探头贴在王奶奶的指尖。三秒钟后,模块发出刺耳的警报声:“血氧80%,血压60/40mmHg,严重偏低!”
老周颤抖着拿出听诊器,放在王奶奶胸口,脸色越来越难看:“不好,是急性心梗!得赶紧送镇医院!”
“不行!”老张急得直跺脚,“雪下这么大,山路都封了,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!昨天村东头的桥还被雪压塌了,就算救护车来,也得绕几十里山路,最少要三个小时!”
林辰的心猛地一沉。急性心梗黄金抢救时间只有两小时,等救护车来,恐怕来不及了。他快速扫视四周,目光落在便携心电图仪上:“老周,你有硝酸甘油吗?先给王奶奶含服,我马上联系市医院的心血管专家,远程指导急救!”
苏晚晴立刻拿出卫星电话——村里的手机信号早就被大雪中断了,只有卫星电话能接通外界。她手指飞快地拨号,手因为紧张微微发抖。老周颤抖着从药箱里找出硝酸甘油,小心翼翼地放进王奶奶嘴里。
“接通了!”苏晚晴大喊。林辰立刻把心电图仪的数据线连到卫星电话上,屏幕上很快出现市医院张主任的脸。“张主任!患者急性心梗,血氧80%,血压60/40mmHg,已经含服硝酸甘油,接下来该怎么处理?”
张主任的表情严肃起来,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心电图:“心率过缓,有休克风险!马上做胸外按压,准备肾上腺素,0.3毫克皮下注射!另外,用热水袋给患者保暖,维持体温!”
林辰立刻按照张主任的指示,跪在地上给王奶奶做胸外按压。苏晚晴找出带来的急救包,里面正好有肾上腺素,她按照剂量抽好,递给老周。老周的手还在抖,苏晚晴按住他的手,轻声说:“老周,别慌,我们一起加油,王奶奶会没事的。”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林辰的额头渗出了汗,手臂也开始发酸,但他不敢停下——每一次按压,都关系着王奶奶的生命。苏晚晴一边给王奶奶换热水袋,一边盯着检测模块的数值:“血氧升到85%了!血压70/45mmHg!”
张主任在屏幕里大喊:“继续按压!保持肾上腺素剂量,注意观察患者意识!”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了村民的声音。原来是老张去村里喊了人,十几个村民扛着铁锹、拿着木板跑了进来。“林经理,需要帮忙吗?我们去铲雪,给救护车开道!”
“太好了!”林辰心里一喜,“你们分成两组,一组去村东头修桥,用木板临时搭个通道;一组沿着山路铲雪,尽量清理出一条能让救护车通过的路!”
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。男人们扛着铁锹往山上跑,女人们则留在屋里,帮着烧热水、换热水袋。老周的老伴儿端来一碗热姜汤,给林辰和苏晚晴各递了一碗:“快喝点暖暖身子,别冻坏了。”
又过了四十分钟,检测模块显示:血氧92%,血压90/60mmHg,王奶奶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,眼睛也慢慢睁开了一条缝。“水……”她虚弱地说。
苏晚晴立刻端来温水,用勺子小心翼翼地喂她喝了几口。张主任松了口气:“暂时脱离危险了,但必须尽快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,你们的铲雪进度怎么样?”
老张跑进来,满头是汗:“桥已经搭好了,山路清理了一半,救护车说还有四十分钟就能到!”
林辰终于松了口气,瘫坐在地上,手臂又酸又麻。苏晚晴递过来一条毛巾,帮他擦了擦汗:“辛苦了,你真棒。”林辰笑了笑,握住她的手——这一刻,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,只剩下劫后余生的庆幸。
四十分钟后,救护车的鸣笛声终于传来。村民们簇拥着医护人员跑进屋里,小心翼翼地把王奶奶抬上担架。王奶奶抓住林辰的手,虚弱地说:“谢谢……谢谢你们……”林辰点头:“奶奶,好好治病,我们等你回来。”
看着救护车消失在雪地里,村民们都松了口气。老周握住林辰的手,眼里满是感激:“林经理,苏总,要是没有你们,没有这些设备,王奶奶今天就……”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。
林辰拍了拍老周的肩膀: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。不过通过今天的事,我发现村里太需要一个固定的医疗点了,不能总等流动医疗车来,也不能每次都靠卫星电话救急。”
苏晚晴点头:“我觉得可以把村卫生室重新改造一下,加装暖气、配备更齐全的急救设备,再装一个卫星网络接收器,保证随时能联系到专家。另外,我们可以培训几个村民当急救员,遇到紧急情况能先做初步处理。”
村民们听了,都高兴地议论起来。“要是能有固定医疗点,我们就不用怕突发急症了!”“我愿意当急救员,跟着你们学!”“我们可以出力气,帮着改造卫生室!”
接下来的几天,林辰和苏晚晴一边联系公司,安排改造物资和设备,一边组织村民改造村卫生室。男人们忙着铲雪、修补屋顶,女人们则帮忙打扫卫生、缝制窗帘。老周每天都跟着林辰学习急救知识,记了满满一本笔记。
一周后,改造后的村卫生室焕然一新。屋顶换成了新的瓦片,窗户装了双层玻璃,屋里砌了新的火炉,温暖如春。靠墙的柜子里摆满了急救设备和常用药,桌子上放着手机检测模块和便携心电图仪,角落里的卫星网络接收器闪着绿灯,随时能连接远程专家。
开业那天,村民们都来了,手里拿着自家种的蔬菜、养的鸡蛋,非要送给林辰和苏晚晴。老周穿着新的白大褂,站在卫生室门口,脸上满是自豪:“以后大家有不舒服,随时来这里,我们能测血压、血糖,还能联系专家,再也不用怕突发急症了!”
林辰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满是温暖。他拿出手机,给远在市区的母亲打了个视频电话:“妈,你看,我们在盘石村建了个医疗点,以后这里的老人看病就方便多了。”张慧兰在视频里笑着点头:“好,好,你们做得好,妈为你们骄傲。”
苏晚晴靠在林辰身边,轻声说:“我们还要去更多的村子,建更多的医疗点,让西部山区的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家门口看病。”林辰点头,眼里满是坚定:“会的,我们一步一步来,总有一天,能让这里的每一个村庄都有医疗点,每一位老人都能健康生活。”
离开盘石村那天,雪已经停了,阳光洒在雪地上,反射出耀眼的光芒。村民们站在村口挥手,直到车子消失在山路尽头。林辰驾驶着车,苏晚晴靠在副驾驶座上,看着窗外的雪景,轻声说:“你说,等春天来了,这里的山会绿起来,是不是会更漂亮?”
林辰点头:“肯定会的。到时候我们再来,看看王奶奶,看看老周,看看这里的变化。”
车子在山路上行驶,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,温暖而明亮。林辰和苏晚晴知道,西部山区的帮扶之路还很长,会遇到很多困难,但他们不会退缩。因为他们知道,每一个医疗点的建立,每一次急症的抢救,都能给村民们带来希望,都能让医疗科技的温暖,在这片山野上深深扎根。而他们,会一直走下去,带着初心,带着热爱,让AI医疗的光芒,照亮西部山区的每一个角落,温暖每一个渴望健康的生命。